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我国汽车市场渠道垄断严重:消费者叫苦连天

http://www.e23.cn2014-06-17 07:48:25国际金融报

    摘  要:一场关于“汽车零部件垄断”的风暴正席卷全球。在美国,目前有34名汽车零部件企业高管和27家零部件制造商已认罪,处罚金额超23亿美元。类似的反垄断调查也正在欧洲、日本等国家及地区中进行

 我国汽车市场渠道垄断严重:消费者叫苦连天

  “中国式”渠道垄断已让业内人士和消费者叫苦连天。

  一场关于“汽车零部件垄断”的风暴正席卷全球。在美国,目前有34名汽车零部件企业高管和27家零部件制造商已认罪,处罚金额超23亿美元。类似的反垄断调查也正在欧洲、日本等国家及地区中进行

  而在地球另一边的中国,也在以一种“另类”的方式加入这场风暴。不同于欧美汽车零部件商的合谋抬价,中国汽车行业中的“垄断”则是体现在汽车厂商对新车原厂配件的“流通渠道”中

  美国司法部对汽车零件商行业进行的反垄断调查还在继续,调查范围和涉事企业不断增加。6月3日,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截至目前,34名汽车零部件企业高管和27家零部件制造商已经认罪,这些企业和个人总计遭到处罚的金额已经超过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4亿元)。除了美国司法部的刑事处罚,这些企业和个人还面临多项民事诉讼,奥托立夫、东海理化、普利司通等超过30家的汽车零件商均因这些诉讼而支付不同数额的赔款。

  美国司法部的此次调查已经进行了4年,并且还在继续中。事实上,美国并非是惟一一个对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进行大规模反垄断调查的国家,欧洲、日本也分别在各自区域发起类似的反垄断调查,其中不乏德国博世、日本电装这样的全球数一数二的汽车零件商巨头卷入风波。

  与美日欧不同,中国汽车市场由于车系的分散,各自拥有不同的配套供应商,因此很少存在类似的垄断行为,但是中国汽车市场汽车零配件的“渠道垄断”却很严重,由汽车整车厂把握零配件的供给、渠道和价格,零配件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利益损害,因此专家呼吁要循序渐进地放松经销商购置零配件的渠道管控。

  超30家遭美处罚

  2009年,美国汽车业经历了变革的洗礼,美国汽车制造商三大巨擘(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纷纷申请破产保护,继而重组。与此同时,与汽车制造商紧密相关的汽车零部件也岌岌可危,超过半数的汽车零件制造企业也纷纷申请破产保护。在这一过程中,汽车零件商行业多家企业合谋抬价的垄断行为也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注意,2010年,美国司法部开始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价格操纵案展开调查,这项调查无论是范围还是规模都是最大的一项刑事反垄断案件。

  近日,美国司法部为期4年的关于零部件反垄断调查终于有了最新进展。目前,34名汽车零部件企业高管和27家零部件制造商已经认罪。

  但美国司法部的罚款并不是全部,这些企业和个人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民事诉讼。其中,最近的一次民事诉讼是瑞典的安全气囊和安全系统供应商——奥托立夫公司(Autoliv Inc)面临的三起操纵零部件价格的诉讼,包括相关零部件的直接采购企业、经销商及个人消费者,该公司已经同意向上述所有原告方支付总计6500万美元的赔偿。其中,对于企业的赔偿为4000万美元,对于经销商和个人消费者的赔偿分别为600万和1900万美元。

  据悉,这是奥托立夫公司在2012年遭到美国法庭开具的1450万美元罚款后,再次面临民事诉讼。2012年6月,奥托立夫因涉嫌在美国市场对座椅安全带、气囊以及方向盘的价格进行操作,被美国法庭处以1450万美元罚款。此外,奥托立夫名为Takayoshi Matsunaga的管理人员去年也被罚款2万美元,并被判1年零1天徒刑,报道称这名管理人员的认罪协议中包含与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调查一致的内容。

日本汽车零部件商成为此次调查的“重灾区”。日前,日本供应商东海理化(Tokai Rika Co)的前执行董事Hitosh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