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总量盘存量优增量,智慧停车市场蓄势待发

2021-03-24 11:09:20

来源: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作者: 彭婷婷

责任编辑:张君宁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彭婷婷)停车难不仅影响亿万家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痛点。在停车位供需不均衡的情况下,存量盘活、提高停车位的运营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而智慧停车的发展成为解决交通问题、改善人们出行的重要环节。得益于5G、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个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智慧停车蓄势待发。

  智慧停车成香饽饽

  在北京,怎么停车?只需三步:规范驶入停车位,锁好车门,驶离后手机缴费。

  “很方便,不用跟人沟通,节省很多时间成本”,这是有车一族对北京当前电子收费的普遍感受,这同样也是智慧停车应用的典型范例。

  智慧停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利用各种新兴技术,对停车场及相关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以实现车辆停放智能化、管理可视化和运营高效化。智慧停车已成为改善停车环境、满足城市出行需求的香饽饽,停车行业的智能化、信息化、规范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大量应用。

  面对巨大的市场,相关企业纷纷加大布局力度。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月2日,我国共有近71.4万家经营范围含“停车”,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停车相关企业。另外,我国停车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3.62%)、房地产业(23.59%),以及批发和零售业(12.83%)。

  另从近十年来看,我国停车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的年新增数量持续增长,相关企业的注册增速已经连续五年(2016年-2020年)超过20%。以工商登记为准,我国2020年新增停车相关企业超过20.8万家,年度注册增速达35.74%。

  “巨头抢滩,央企、互联网巨头、上市公司各路诸侯跑马圈地。”北京精英路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文表示,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描述2020年智慧停车市场的话,可以用“蓄势待发”。技术、政策、资本、用户各要素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形成了较强的势能。

  据悉,在政策方面,推出了新基建,配套法规标准也在推进;在技术方面,新旧技术换代交替,新技术快速优化提升;在用户方面,城市级用户智能化意识提高,市民接受度快速提升。此外,生态整合热度持续提升,充电桩、5G、智慧杆、车路协同场景化融合。

  北京华源亿泊停车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康泽泉表示,这几年我国城市级智慧停车市场投资建设非常火爆,2020年的城市级停车项目也比较常见,科技巨头也都在争相进入智慧停车市场,停车市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想象空间。

  “智慧停车不是一个纯市场化的行为,它在兼顾商业化的同时,更多的是要体现它的公益属性。”合肥城市泊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泽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益高涨的购车需求与车位不足、停车困难等矛盾愈加突出。智慧停车是各地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多方共赢的必然选择,也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形象、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必经之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网联化水平待提高

  虽然智慧停车发展前景广阔,但业内人士也指出了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

  “主要还是停车信息的不透明、不对称,造成车位利用效率很低。如何打破停车孤岛,对接好城市各个停车场的资源?”汽车产业分析师张翔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停车管理缺少专业模式,停车位周转率不理想;各停车场之间形成信息孤岛,导致停车位不能完全利用。同时布局与规划不合理,人群周期性流动导致白天夜晚车位供需错配。

  “数据是智慧停车的基础,没有数据的支持,很难在城市交通体系内打造一个实时动态更新的停车网络。”张翔表示。与此同时,用户的隐私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当城市停车网络被构建,意味着用户的信息将被服务厂商获取、处理、流转与反馈,很容易就会踩到用户隐私安全的雷区。

  智慧停车面临同样的高昂成本,前期投入费用甚至比一般停车场更贵几倍。如果普通停车场升级为智能化停车场,其改造上具有较大的难度。“普通停车场只是设置一个出口和入口就好了,但智慧停车场每个车位都需要感应器,或重新布置摄像头,这就需将每个车位重新布线,这是一个大工程。”业界认为,由于经营停车场产业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导致社会资本进入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企业而言,目前企业参与停车项目难度较大,最大的难题是收支难以平衡,有的企业参与项目,可能要长达十年才能回本。对于居民来说,停车费用应该是低廉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高级工程师李长波表示,“一方面是低门槛使用期盼,另一方面是企业难以平衡的成本,破解停车难问题亟须解决这对矛盾。”

  此外,我国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而新能源汽车对停车设施与充电设备要求更高。“对此更应该统一规划,提前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员对记者表示。

  大数据“跑”起来

  为有效解决城市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交通运输部不久前还发布了《关于开展ETC智慧停车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加快拓展ETC服务功能,推动ETC停车场景应用,更好地便利公众出行。通知称,选定北京等27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江苏省作为省级示范区,先期开展ETC智慧停车试点工作。

  不少城市布局智慧停车已取得积极成效。如合肥已建成停车场备案系统、城市停车诱导系统及合肥停车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截至去年年底,合肥市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全市登记583家停车场,18.7万个停车泊位信息已录入数据库,停车数据应用已初步实现。

  上海去年上线运行“上海停车”App。作为上海市交通管理部门建设智慧交通的新尝试,该App覆盖上海89万个公共泊位。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戴敦伟表示,“上海停车”App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停车难问题的一次积极尝试,为推进停车难综合治理、改善公众停车体验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为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重庆实施新能源停车费减免政策,新能源汽车在机场、火车站、公交及公路客运站场、公园、文体场馆等配建的收费停车场(库)和特级公共停车场停放免收停车费,在市政道路的路内停车位停放免收停车费。

  庞大的市场、政策的驱动,这些都将使智慧停车成为风口行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分会会长李礼平表示,智慧停车不仅能缓解停车难矛盾,还能加快全行业转型升级,带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桩和汽车金融服务等相关消费潜能的释放。同时,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城市停车产业将大有可为,业界应该寻求新的机遇,找准新的增长点,创建新的城市停车产业生态。

  “解决停车难,法制化、一体化、市场化和智能化,缺一不可。”重庆市停车管理事务中心主任辜敏认为,2020年,智能化、信息化、规范化的智慧停车管理项目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这对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应该是ETC停车技术融合创新的爆发年。

  “2021年,期待智慧停车业务链更顺畅,产业链整合效率进一步提升,生态链融合进一步深化,相关政策标准快速跟上,业内企业合作共生,共同创造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曾文说。

  链接 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 停车位供给缺口大

  下班回家抢车位,假期出游抢车位,“走到哪抢到哪”已成为有车一族的必备技能。那么,当前我国停车位供给缺口到底有多大?

  先来看看汽车保有量。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5亿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城市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1.3。我国汽车保有量超100万辆的城市已多达70个。

  相比于日益增长的汽车保有量,我国停车位数量严重偏低。来自2020城市停车博览会上的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每年的新增泊位需求在3000万个左右,而实际新增数量不到100万个,远低于市场需求量。

  全国城市车位比严重倒挂,平均两辆车争抢一个车位。尤其是在城市客流和车流更为集中的商圈,居高不下的停车需求热度给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带来了不小的考验。根据百度地图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显示,北京地安门商圈、什刹海商圈和奥运村商圈的停车需求热度位列前三。上海的停车需求热度前三的商圈则为外滩商圈、东外滩商圈以及南京东路商圈。

  另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全国主要城市通勤时耗监测报告》显示,36个全国重点城市中,45分钟以内通勤人口比重均值为76%,远低于90%的目标值,达不到城市繁荣、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从发展的角度看,汽车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带动消费的重要产品,停车难导致部分消费者降低买车意愿,已是不争的事实。

  停车问题非小事,它实实在在地影响着群众的幸福感。“我国各城市各社区停车设施、收费标准等都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因此不管是新旧城区,还是公共场所,或是居住地,都应该积极补上短板,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停车场的利用率,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尽可能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汽车产业分析师张翔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