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陷内忧外患双重危机 或被同胞玛莎拉蒂吞噬
摘 要:有“红色跃马”美誉、1927年诞生于意大利的法拉利,是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的代名词,最高时速超过300公里,与中国高铁有一拼。在世界级赛车大赛中,法拉利长期称雄,所向披靡,累计豪夺过100多场胜利,是名副其实的“赛车之王”,风靡全球的“赛车手之王”舒马赫就是其麾下的一位著名赛车手。
价约为11万欧元。这种价格,让玛莎拉蒂显得更接地气,更容易让消费者怦然心动。两大豪车的增长幅度很好地印证了这点。
作为同宗同源的超豪车品牌,玛莎拉蒂的强势增长,给法拉利造成了“内忧外患”的双重危机:内部,玛莎拉蒂把法拉利挤到非革命不可的绝境,菲亚特不得不挥刀斩马谡,让服务了23年之久的卢卡·迪·蒙特泽莫罗辞职走人;外部,玛莎拉蒂不断蚕食鲸吞法拉利的市场份额,让其销量不断下跌。
同样作为超豪华车品牌,或许法拉利和玛莎拉蒂是有微妙差异的。但这种差异对其大多数目标消费者而言,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与法拉利不断下跌颓势相比,玛莎拉蒂却在野蛮生长。全球来看,2013年,玛莎拉蒂同比增长148%,其中大中华区销售了4000辆,占其全球份额的25%,同比暴涨430%,是法拉利的近8倍,成为其增速最快的市场。玛莎拉蒂的无限增长,让菲亚特高层敏锐地意识到,如果法拉利求变,无论其在全球,还是在未来最大的豪车市场中国,都具有无限想象的市场空间。
相比于法拉利的消极,玛莎拉蒂计划在2018年将产销量提高到7.5万辆,对豪车市场实现全覆盖。为此,玛莎拉蒂不断在增加车型,不断在提升新车动力。商场如战场。玛莎拉蒂不会因为怜惜同胞兄弟法拉利,而停止不前。在全球市场,如果法拉利还是原地踏步,将被玛莎拉蒂和其他豪车品牌边缘化。
让法拉利汗颜的是,玛莎拉蒂这位竞争对手,1999年还是归法拉利管理,2005年才从法拉利划出来,归到菲亚特集团来管理。
量与质的矛盾
为保证每款车的质量和稀缺性,维护其超豪华车的尊贵特质,法拉利计划每年推出一款新车,所有车系全球销量控制在7000内。其每款新车生命周期为4年,之后推出M改进型,再延续4年,针对高端用户推出特别版车型。
但这种量的控制,并没有保证法拉利的质趋于完美。推出新车是提升销量的有效手段。但近两年法拉利没有推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车。上一款令人印象深刻的新车FF是2011年推出的。另一款重要车型458Italia推出后,麻烦不断,相继在全球各地出现自燃,导致全球范围内召回,也让消费者对法拉利的质量产生深刻怀疑,对法拉利品牌造成巨大冲击。其原因是轮毂罩总成的隔热材料采用粘接剂连接,排气管散热可能造成后轮毂罩变形,导致轮毂罩总成过于接近排气管,在极高的环境温度和工作温度下,隔热材料的粘接剂因过热产生烟雾,严重时发生燃烧,引发火灾,存在安全隐患。最近法拉利458由于行李箱存在困住人无法打开的缺陷,在美国被召回3000辆。而2013年法拉利在美国市场年销量仅为2223辆,这次召回数量比一年销量还要多,占法拉利全球年销量的约三分之一。
由此看来,控制产品销量与保持产品品质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接关联。法拉利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由于产销量的扩张而影响产品质量。当然,如果不能把质量把控好,卖得越多,给法拉利带来的麻烦也越多。
值得庆幸的是,菲亚特集团已经意识到控制产销量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已经在大刀阔斧地改变现状,花费2696万欧元(约2.14亿元人民币)将卢卡·迪·蒙特泽莫罗打发走,由会计师出身的菲亚特集团CEO马尔乔内兼任法拉利董事长。马尔乔内对数字极度敏感,他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对手扩大数字和份额,自己却无动于衷。他最大的想法,就是追求扩张旗下豪华车业务规模。
但如果盲目扩张,对于一直手工制作、追求至臻至美的法拉利来说,如何保证其质量,保住其稀缺性带来的尊贵体验,确实是一个较为凸显的问题,这不得不引起马尔乔内的高度警惕。在豪车
- 法拉利458 Speciale敞篷曝光 巴黎车展亮相(2014-08-29)
- 采用双增压系统 曝法拉利新发动机计划(2014-08-06)
- 保时捷将推全新跑车竞争法拉利458 定名988(2014-07-10)
- 4款新品将发布 法拉利新车计划曝光(2014-07-02)
- 法拉利拟斥资8400万英镑 建主题公园(201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