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反垄断之机重构我国汽车产业顶层设计
摘 要:破除汽车业垄断,应建立行政执法、司法诉讼双管齐下的反垄断体制,修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废除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制度,破除不合法的原厂配件专供体系促进自主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以重构我国汽车产业顶层设计,为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营造一个健康发展、公平竞争的环境。
。进一步完善反垄断法律法规和执法体系,加强国家间反垄断执法机构的信息沟通,建立健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工商总局等反垄断部门的合作与协调机制,提高反垄断执法效率。此外,应修改完善《反垄断法》第五十条“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明确规定除反垄断监管机构可以发起反垄断调查外,也支持受损的私人(普通消费者或企业)直接对涉嫌垄断企业提起民事诉讼,以便构建有效的私人参与反垄断诉讼的激励机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尽快修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目前汽车行业一些旧的经销模式已经不适应我国作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大国的发展现状。通过修改实施近十年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废除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制度,通过取消总经销商制度打破汽车经销商和整车厂商间的强制捆绑关系,允许经销商多品牌授权经营,优化汽车流通市场的资源配置。实行平行进口政策与办法,完善准入和监管体系,促进市场竞争,打破跨国车企独家垄断进口车源实行价格垄断的局面,推动汽车业销售模式的变革。同时,为了保障进口汽车消费者的权益,实行进口汽车缺陷召回与维修保养保证金制度,解决消费者购买进口汽车可能面临的缺陷召回与维修保养无保障的风险问题。
破除原厂配件专供体系,促进自主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交通部在2005年8月1日起施行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曾规定,“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将原厂配件、副厂配件和修复配件分别标识,明码标价,供用户选择”。但这些规定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得到执行。应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完善和落实执行相应法规,促进原厂配件多渠道流通,使配件价格通过市场竞争决定,以破除维修配件的渠道垄断。同时,促进经第三方认证、可追溯、质量相当的替代性同质配件在市场自由流通,并进入授权渠道。积极推行汽车零部件标准化体系建设,破除外资汽车零部件采购的封闭体系,通过加强自主研发,实现自主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合作创新,扶持自主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重塑我国汽车产业链生态。
要求主机厂商开放维修技术,实行汽车销售和维修分开制度。应加快完善相应法规,要求汽车供应商对独立维修商与授权维修商公平同等提供维修技术信息,保障配件和维修技术信息的可获得性。开放汽车销售形式,将销售和维修完全分开,促进汽车售后市场的开放度和有效竞争,保证汽车消费者的汽车维修保养的自由选择权。
总之,应结合这次汽车业反垄断的时机,建立我国汽车流通领域的新秩序。更重要的是,应及时、科学修订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重构汽车产业的顶层设计,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支撑,以建设汽车强国为目标,重塑我国汽车产业格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 刘春长)
- 路虎4S店加价销售 内部人称厂家鼓励加价(2014-08-20)
- 12家日企因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被罚12.35亿元(2014-08-20)
- 评论:豪车降价 诚意有多少?(2014-08-19)
- 评论:破除垄断存在的土壤才能标本兼治(2014-08-18)
- 豪华车指导价依然“坚挺”(201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