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大众奥迪烧机油顽疾难解:减配和设计缺陷所致

http://www.e23.cn2014-04-04 07:52:05时代周报

    摘  要:作为在华最成功的德系品牌,大众通过最早提倡车型平台化、发动机平台化、零部件模块化的策略,让其获得更快的产品开发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奥迪也通过一汽大众的资源与平台优势,迅速建立起在华的渠道优势与成本优势,一举成为中国市场豪华品牌的领军品牌。

  为此,张先生曾多次去到当地奥迪经销商处寻求解决办法,经销商除了告诉张先生要勤加机油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机油消耗过高的问题,张先生表示已经在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登记了,对方将问题转给一汽大众奥迪厂家,而厂家又转给当地经销商,“我已经到4S店去了,没法和他们理论,他们也不承认,也没办法处理。”

  “4S店里很多都是熟人关系,所以我也不愿意和他们闹僵了,只能几年以后问题严重后直接换车了,买奥迪的可能很多人没这个精力来维权。” 对于这个结果,张先生表示很无奈。“烧机油这个问题绝对存在的,但是国家没有很明确的法规,所以厂家可以打太极,受罪的只有消费者。”

  资深维权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上述车型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量消耗机油的现象,只是由于使用者的驾驶习惯,油品甚至车况不同,表现的程度会不一样,大众汽车往往以驾驶习惯、中国的油品质量等同样会造成积碳的原因来掩盖实际的发动机缺陷问题。“这样一个机械问题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加上烧机油是一个慢性病,等车子情况越来越严重时,已经过了质保期,消费者维权难度更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大众在烧机油的问题上能蒙混过关的原因。”

  刘胜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实际上烧机油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一般教科书上对烧机油基本是不讲的,只有在某些研究这方面问题的专著里才会提到,因此很多人对引起烧机油的原因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企业执行30年前国家标准

  根据以往车主多次就烧机油问题维权的结果来看,厂家多以用户操作水平不同,国内燃油品质不行,用户违规使用劣质机油,以及机油消耗值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等理由来回绝消费者针对烧机油问题的维权要求。

  有机械设计方面人士表示,国内的大众二代EA888有多款没有采用时下主流的全铝结构,而采用铝制缸盖、铸铁缸体的结构,也就是说气门以下的部分都为铸铁材质。

  活塞材质多为轻质的铝合金材质,而缸体、缸套等材料采用铸铁等材质,两者热膨胀系数不同,相差约3倍,在设计制造过程中会留出较大的热膨胀间隙,当发动机在正常温度区间工作时,该缝隙会因热胀冷缩原理而缩小到合理的范围,此时发动机工作较为理想。

  而在国内城市实际驾驶环境下,车辆普遍行驶缓慢、发动机转速偏低,当汽缸工作温度低于设计工作温度,造成活塞与汽缸内壁间隙较大,不仅动力无法完全发挥,还会造成机油的加大消耗,这是很多大众车主所反映的在怠速形势下机油消耗偏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维权车主对一汽大众奥迪执行的机油消耗标准也提出质疑:“以目前奥迪保养手册上说明的机油最高消耗标准“1000公里最高消耗0.5L机油”来看,一次经销商保养售后服务作业加机油的标准为4.5L-5L之间,由此可以推算出用厂家正常范围内的最高机油消耗标准来衡量,理论上一次常规保养所加注的机油可以让一辆迈腾或奥迪A4L运行9000-10000公里。而实际多数消费者反映的状况,多数在2000-3000公里的情况下就已经机油报警了。”

  有汽车发动机学者表示,目前我国关于机油消耗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1984年出台的《国家汽车发动机试验标准GB3743—84》,另外一个是2003年出台的《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GB/T19055-2003》。这两者主要分别在于前者以“机油燃油比小于1%”为机油消耗规定;后者以“额定转速、全负荷时机油/燃料消耗比不得超过0.3%”为机油消耗规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作者:倪佳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