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称进口汽车暴利敛财 零配件分开卖价贵两倍
摘 要:进口车国内平均售价为国外售价的2~3倍,这已经是这个行业公开的秘密了,在此前的节目中,我们了解到国内进口车的价格之所以高企不下,除了高关税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厂商垄断价格以牟取暴利。事实上,进口车的暴利还不止这些。买得起修不起成为进口车的普遍现象。《经济半小时》记者展开调查。
,欧盟还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是也有消息说欧盟想要维持目前对于独立汽车维修店的保护,如果有可能的话,甚至对目前的保护状况加以改善。但是也有些人认为,欧盟根本就不该做这样的决定。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欧盟在2010年新颁布的机动车服务业新规中,并没有在售后环节对厂商倾斜,而是继续维护了汽车维修业的竞争。
在这份英国政府对欧盟新规的解释中这样写到:独立维修店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权,通过给汽车制造商施压的方式使得汽车维修具有竞争性,从而保证价格合理。
一次小小的追尾事故,就要花10万元修车,这可能是路虎揽胜的车主没有想到的事情,而一辆奥迪Q7零部件的价格总和竟然超过整车的价格,这也大大出乎人们意料。进口汽车制造商凭借垄断为中国消费者布了一个大大的陷阱,而4S店又成为众矢之的。为什么4S店的价格如此之高呢?
进口车的暴利不仅仅是体现在国内外巨额差价上,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指定维修4S店畸形的维修费用。很多损坏的零部件,4S店是只换不修,超高的工时费也让人咋舌。那么经销商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
二、总代理商高度垄断规定严苛 业内人士称管理办法造成垄断
汽车经销商赵先生:因为销售没有毛利或者没有太多的毛利,他只能靠售后。
汽车经销商王先生:所有的4s店还是压力很大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维修再没有利润,那你不是让他喝西北风去吗?
一提到后期维修费用贵,经销商们也都是满腹抱怨。
汽车经销商王先生:建店就得花七八千万。投入产出比,它没有这个利润点,它怎么能背回来啊,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出现在机制和模式上,并不是出在了它价格本身。
他们同样把矛头指向了2005年出台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在他们看来,正是这一政策赋予了进口车商也就是总代理商绝对的“特权”,让他们的生意并不好做。
庞大汽贸网络发展管理公司总经理陈递红:昨天晚上我跟国内的一个小的汽车品牌经销商在一块聊,他们感觉到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就有可能走向破产的边缘。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厂家要求它必须每个月,比方说完成150台汽车销售,如果完不成,我就要取消你的授权。
除了在销量上有硬性指标,达不到就扣分甚至处罚,对于价格,同样有着严苛的规定。
陈递红:厂家提供所谓的销售指导价,那么虽然说是指导价,你如果说低于指导价销售,厂家就会有一些约束条款,认为你低价销售,要给你进行扣分、处罚,扣销你的权利等等。
而进口车商也就是总代理商的高度垄断地位不仅体现在了销售环节,售后服务、保养维修同样如此。
经销商赵先生:维修设备的采购,包括机油的运用和使用,它再插一手,就到它指定的,比如同样一个维修设备,市场是一万块钱的,同样一个型号,它能指定卖到两万块钱,挣你的钱。同样的油,贵也得到我指定的进。
不仅如此,小到桌椅板凳,大到装修材料也要从指定的厂商统一购买。
经销商赵先生:中国有句老话,雁过拔毛,现在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了。为什么我这么气愤?我在这个行业从事了很多年,真的看到了这国外企业真不像话,太过分了。
面对售车可能并不赚钱的事实,面对总经销商的层层盘剥,保养维修成了经销商手中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经销商赵先生:所以经销商从这里边都有钱赚。他是靠量的,他要挣什么钱呢?挣人工费上,就是说在这个收取人工费上,因为机油这些辅料都是指定的,大部分被他们拿走了。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徐秉金:比如说这车的一个灯泡坏了,按理说我换一个灯泡就可
- 宝马回应央视曝光车内污染问题 称正在核实(2013-03-20)
- 遭央视3·15曝光 汇众公司召回不合格批次冷冻液(2013-03-18)
- 央视曝光高价汽车贴膜不安全 酷思迪圣罗被点名(2013-03-15)
- 7月份进口汽车价格已连续4个月下降(2013-09-05)
- 发改委密切关注进口车价畸高 现有政策存漏洞(201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