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悦创造座舱“家空间”的典范
摘 要:看起来养眼,听起来养耳,摸起来养手,坐进去养精蓄锐。这是江淮汽车著名的四养标准。它变成一只明察秋毫的游标卡尺,从座舱的物理空间,到情感的家味空间,衡量着和悦的家空间。
家,是心灵可以安然交托和恬然憩息的地方。只有物理空间、没有情感空间的地方,不是家。只有情感空间、没有物理空间的地方,可以是家,但是缺少一种身心舒展的幸福。所以,惬意的家既要有舒展的物理空间,又要有惬意的情感空间。
车,是家的飞地。对于车主来说,最惬意的莫过于让车子的座舱成为惬意的家空间。但是,对于汽车企业来说,这却是车内空间设计上的最高挑战。
今年7月,平安信德在全国范围内,对和悦车主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满意度调研。在调查问卷里,有这样一道题:在说到和悦时,它会让您联想起生活中的什么人?车主给出的答案是: 41.45%的车主想到了“家人”,35.42%的车主想到了“朋友”,6.99%的车主想到的是自己的恋人。也就是说,在83.86%的车主心里,和悦是一个充满家味的家空间。
作为一款售价只有6-9万元的精适型紧凑型车,和悦的“家空间”是怎样营造出来的?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对和悦的车内空间进行真实的探佚和揭秘。
物理空间是家空间的“经济基础”
对于家空间的营造,座舱的物理空间是经济基础,情感空间是上层建筑。对于7万元购车族来说,座舱物理空间的重要性远远不止于此。在7万元购车族焦点利益调研中,他们对于座舱空间的重视程度仅次于油耗水平和外观造型,高居第三位。在实际竞争中,在座舱空间上落于下风的车型,总是最早在顾客的视线里消失。所以,在座舱空间上,和悦的同级别车型之间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末位淘汰赛。在座舱空间设计策略上,它们大致分为两个导向。
第一种策略非常强调前排驾驶空间的竞争优势。对于前排座椅空间进行最优化的设计,让驾驶者在头部和腿部得到宽绰的空间。但是,在舒展驾驶者的同时,自然也就委屈了后排乘客。后排座椅在头部和腿部空间常常表现出狭促的窘态。
第二种策略非常强调后排乘坐空间的竞争优势。对于后排座椅空间给予最舒适的关照,让乘坐者感到身心舒展。但是,前排驾驶空间由于受到不公平待遇,会在头部和腿部产生不同程度的压抑感觉。
和这些车型相比,和悦采取了不同的座舱空间设计理念和方法。
第一个独特设计:和悦通过超长轴距的车身设计,让座舱产生物理空间的整体升级。
2010年8月,宝马5系长轴距版上市。自此,长轴距这个概念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和热捧。其实,在2009年10月和悦上市时,它的超长轴距设计已经震撼了同级别车型。迄今为止,和悦上市已经三年,但是在车型起步价6-8万元的精适型紧凑型车里,依然没有任何车型在轴距上超越和悦。
图表:和悦外部尺寸
超长轴距带来的性能优势之一,就是让座舱产生物理空间的整体升级。于是,和悦有足够的座舱空间,对于前后排座椅进行均衡而合理的空间设计,让前后排坐椅同时获得宽绰的空间。衡量轿车座舱空间有一个关键的数据指标:从前排驾驶员的踵点到后排乘员的胯点之间的长度。这个数据越高,说明座舱的纵向空间越宽绰,驾乘感受越舒服。和悦在这个空间指标上的数据表现异常出色,甚至超过了自诩车内空间宽大的合资紧凑型车。
第二个独特设计:在驾乘空间的人机工程设计上,和悦采用了“五舒空间设计策略”。
所谓五舒空间设计,是指在前后排坐椅空间设计上,和悦非常强调头部、肩部、肘部、臀部、腿部五个主要肢体部位的宽绰空间感受。
图表:和悦纵向、横向、斜向、有效头部空间尺寸
和悦的前排整体空间明显超越同级别车型。它的前排头部空间可达到1020mm,腿部空间达到900-1090mm。身高1.85米的驾驶者坐在前排时,头部空间仍有一拳多,这样的宽绰程度在紧凑型车中非常少见。
最值得赞叹的还是驾驶员的肩肘部空间。驾龄长的车主在体验一辆新车时都有一个经验,那就是坐在驾驶座上,关上车门,把手放在方向盘上,感受一下左肘和车门之间的空间距离。这个空间距离越充分,驾驶的灵活度和舒适度就越高。相反,这个空间距离越狭促,开起车来就越担心手肘碰到车门。后果不仅是丧失驾驶的舒适度,严重时还可能导致驾驶动作变形,给驾驶安全带来隐患。遗憾的是,大多数车型对这个重要的指标数据往往避而不谈。在驾驶员的肘部空间上,和悦给予了充分的舒适设计。
前排空间表现出色,后排空间表现更加出众。它的后排头部空间是940mm
- 冠军江淮 和你一起悦享精彩车生活(2015-01-12)
- 四连冠! 和悦A30车队继续称雄CRC赛场(2014-10-17)
- 终结市场连降 自主品牌出路或将在赛场(2014-09-28)
- 或年内上市 江淮和悦A20 1.5L车型曝光(2014-08-22)
- CRC冠军登场 和悦A30带德州市民畅享“飞行”之悦(201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