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驶入产业化的前夜
摘 要:进入2012年,在全球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高油耗、环境污染等不可回避的问题摆在了决策者面前,全球汽车产业变革迫在眉睫。“目前,我国电动汽车领域企业进入了真正的产品化和产业化的研发阶段,学校也开始进入深层次的技术研究,政府也在制定政策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所以我国电动汽车正在进入产业化的前夜,由研发向真正的产业化过渡。”
进入2012年,在全球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高油耗、环境污染等不可回避的问题摆在了决策者面前,全球汽车产业变革迫在眉睫。“目前,我国电动汽车领域企业进入了真正的产品化和产业化的研发阶段,学校也开始进入深层次的技术研究,政府也在制定政策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所以我国电动汽车正在进入产业化的前夜,由研发向真正的产业化过渡。”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日前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十二五’电动汽车自主创新是中国汽车工业打好技术‘翻身仗’,实现科技跨越的重大决战。”此次呼之欲出的电动汽车“十二五”科技发展的专项规划正是站在这一全新的发展高度上进行的考量和布局,规划将科技创新引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相结合,致力于制定国家电动汽车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从“产业升级”“技术转型”和“科技跨越”三大战略需求出发,凝练“科技支撑”“创新引领”与“前瞻部署”三大科技创新目标,确定“三横三纵三大平台”战略重点与任务,提出“产业链”“价值链”和“技术链”的“三纵三链”研发组织模式与机制,建立科技创新联盟,共同构成了“矩阵式战略规划布局”。
明晰产业发展“三大需求” 凝练科技规划“三大定位”
“只有看清技术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前景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合理的规划。”欧阳明高表示,在规划制定之初,他们首先对美、日、欧等世界主要发达地区政府战略取向和国际汽车产业技术发展动向进行了全面总结。综合分析各种预测结果表明,放眼国际市场,到2015年各类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约占乘用车市场的8%左右(其中纯电驱动约1%左右,全球总量约80万辆左右);至2020年各类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约占乘用车市场的20%左右(其中纯电驱动约8%左右,全球总量约800万左右)。电动汽车发展已达成全球战略共识——面向低碳目标的乘用车技术发展与规模商业化。
而国内近年来电动汽车发展最新动向受到我国政府和最高领导层的高度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决策和重大需求。欧阳明高表示,规划中明确指出,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存在“三大需求”。
面向产业升级需求:产品研发 支撑发展
“从汽车行业节能减排趋势看,发展电动汽车是汽车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因此产业升级方面的需求为基本需求。”欧阳明高说。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面临节能减排的重大挑战。各种预测表明,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5亿辆左右。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道路交通消耗的燃料量也将持续上升,进而导致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按目前发展趋势,我国2020年车用燃油消费量将超过3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必须实行更加严格的车辆燃料经济性限值标准。
根据国家发改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政策》研究结果,我国2020年乘用车燃油经济性达到国际同期水平,平均油耗应降至5升/百公里以内。
“对于中高级别轿车,如果完全使用汽油机,从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看,这一指标是很难跨越的门槛,采用混合动力为代表的重大汽车节能技术势在必行。”欧阳明高说,同时以混合动力技术为龙头还可以带动传统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综合集成与全面进步。
- 爱车加速无力原因 需除积碳清洗节气门(2013-08-08)
- 黄灯亮时莫急加速 过线加速易发生事故(2013-04-09)
- 百公里加速4.5秒 捷豹XJR纽约车展发布(2013-03-22)
- 百公里加速3.9秒 奥迪RS6 Avant日内瓦发布(2013-03-06)
- 华泰加速布局海外(201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