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口袋”停车场,能否破解停车难问题?
阅读提示
合肥瞄准城区待建地、边角空地等空间资源,先后建成一大批“口袋”停车场,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效增加车位供给。但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还需多点发力。
老旧小区车位少、节假日出行车位难找……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而停车位等配套设施却没有跟上,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和民生痛点。
近来,为缓解停车压力,安徽合肥利用城区待建地、边角空地等过渡地段,新建一大批临时停车场。这些陆续上线的“口袋”停车场效果如何?破解停车难还需哪些发力点?《工人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边角地变身“口袋”停车场
位于合肥包河区金寨路与天堂寨路交叉口的合柴1972.是网红打卡地。经常带着老人、小孩前来游玩的市民刘女士最近发现,园区西侧入口多了一处停车场。“这回方便多了,之前都是停在北门的村路上,赶上周末,路边都是车,找个停车位要花不少时间。”
合肥包河区城管局停车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上半年新增设的一处临时停车场,利用原来闲置的裸露地块改建而成,占地面积2760平方米,可提供111个临时泊位,“在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时段,合柴1972园区汇集了大量车流,停车困难,也造成了行车困难,临时停车场有助于顺畅动静态交通。”
合肥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54.48万辆,比上年增长8.7%,其中私人汽车220.89万辆。汽车数量逐年增长,停车位却一直稀缺。
考虑到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合肥相关部门瞄准了城区待建地、边角空地等资源,先后建成蜀山洞三停车场、植物园临时停车场、安庆路临时停车场等一大批“口袋”停车场。同时,抓住纳入收储、暂未上市土地的空档闲置期,整治改造成临时停车场。临时停车场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效增加车位供给,还有助于治理乱停车现象,顺畅交通出行。
今年初备案开放的蜀山区岳西路临时停车场,毗邻西七菜市场,周边商户、摊贩林立。每到早上6时~7时的买菜高峰期,两边道路被私家车、三轮车围得水泄不通,严重影响交通。
“如今,买菜的市民可以把车停在这里,享受半小时的免费停车,还不用担心在路边被贴罚单。”岳西路临时停车场的工作人员表示。此外,也能缓解附近两个老旧小区居民的停车难题。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合肥全市累计新增临时停车场90余个,可提供停车泊位9800余个。
优化出行体验
“前期做了全面的盘点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停车资源普查,对全市停车场数量、停车泊位等相关信息进行调查摸底,摸排、梳理出停车难区域。”合肥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避免“大拆大建”,节约建设资源,临时停车场在建设过程中,按照原有地块规模进行路面硬化、微改造等简易化处理。
这些停车场虽是“轻量上阵”,但是服务和体验并不“轻”。记者在包河区庐州大道三角岛临时停车场看到,有不少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在此停留,给车充电。该停车场由新建的庐州大道与老庐州大道之间形成的空白三角地改造而成,毗邻骆岗公园和轨道交通5号线盛大站,改建面积约4000平方米,设置停车泊位185个,配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60个。同时,可作为“P+R”停车场(换乘停车场),助力市民绿色出行。此外,停车场还设有公共卫生间、休息室,为司机师傅提供热水、盒饭、免费Wi-Fi等。“之前到合肥南站给车充电,排队至少半小时;现在不用排队,充电也快,还能休息,经济又实惠。”出租车司机费师傅说。
“备案开放的停车场都接入了我们的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市民可下载‘合肥停车’APP或使用高德地图,搜索并导航到停车场,还可实施查询剩余车位。”包河区城管局停车办工作人员介绍说,停车场采用“无人值守,有人管理”的运营模式,进出口加装无人值守智能管理道闸,可实现自动识别抬杆、云端计费、线上支付、快速离场等功能。
此外,临时停车场多实行收费封顶优惠措施。记者走访多个停车场发现,停车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并执行新能源车优惠停车政策。
破解停车难还需多点发力
作为停车泊位缺口的补充,临时停车场对扩增量挖存量、缓解区域停车难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在市区中心很难找到闲置空地建设临时停车场,只能见缝插针。
此外,由于临时停车场运营周期较短,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也给停车场的管理带来挑战。“社区居民经常在空地上跳广场舞、遛弯,停车场建成后还需协调停车需求与市民休闲需求,引导市民在指定区域活动,避免与泊车发生冲突。”庐州大道三角岛临时停车场管理人员表示。
“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要坚持以配建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位为补充的原则。一方面,提高停车泊位配建标准,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规范设置路内停车泊位;另一方面,推进停车资源共享,提高车位利用率和周转率。”合肥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合肥连续3年将解决停车难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出台《合肥市机动车停车场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合肥市推进停车资源高效利用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同时,试点错时错峰共享停车模式,推进“办公停车+社区停车”模式,以“一点”覆盖“一片”,工作日上班族车辆停入社区,晚间居民小区车辆停入商业中心。目前,全市已试点错时共享停车场200多个,释放共享停车位67194个。
为提高停车设施周转率,合肥研发了长三角首个市级智慧停车系统,实现“智能感知-智能导航-智能服务”,精准引导车辆停放。通过信息化智能平台,市民可进行停车场查询、车位预约、停车费结算等。
“目前我市已发布便民行动方案,其中包括便民停车行动方案,要求2022年建设停车泊位9万个、公共停车泊位8000个,切实缓解停车难问题。”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