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品牌向上 汽车供应链亟待自主可控
“面对未来更为复杂的发展环境,构建更加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是当务之急。”安铁成表示,“相关参与方需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向深度融合方向发展,共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携手推进补链、固链和强链。”
张进华认为,当前,我国汽车强国建设进入从市场需求引领的点状技术突破转向基础研究和重大技术突破引领的系统能力提升关键转折点。汽车企业应通过融合创新,突破产业核心共性关键技术、掌握引领未来发展的前沿技术。
吴志新表示,自主汽车品牌向上是关系汽车强国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当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最紧迫的需求。要做好产品建设,找准品牌营销方案,打造良好的品牌IP,使品牌营销真正能够为产品带来附加值。
即将到来的2022年,将是汽车行业深度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历经疫情、芯片短缺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一系列冲击,在竞争中发展、在融合中前行的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重大变革,供应链体系建设与科技创新成为重中之重;与此同时,推动自主品牌向上亦是当下汽车产业发展的最紧迫需求。
12月25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年度之声在天津召开。来自行业机构、汽车企业等与会嘉宾,以“融合与竞争——变革的力量”为主题,总结2021年汽车产业发展,研判未来产业变革趋势,为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打造自主可控供应链体系
“面对未来更为复杂的发展环境,构建更加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是当务之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安铁成表示,“相关参与方需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向深度融合方向发展,共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携手推进补链、固链和强链。特别在芯片领域,要为本土芯片厂商提供更大的应用空间,整零协同打造自主汽车芯片产业链。”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两部门在12月14日联合发布的《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中,也提到要“聚焦新能源汽车、医疗装备等重点领域,实施“1+N”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工程,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发展。”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指出,当前国内汽车企业在核心零部件技术、电器架构、供应体系等领域严重依赖国际大型零部件集团。若要改变这种局面,一是坚持创新发展;二是加强深度融合,包括产业上下游紧密合作,跨行业协同,政府行业机构共同呵护;三是共同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汽车行业需要联手电子、IT等多个行业,加快建设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共同解决“缺芯少魂”等“卡脖子”难题,建设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可控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汽车作为先进制造业,要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安铁成认为,一定要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努力将中国打造成为世界汽车创新发展的策源地。要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力度,在战略性新兴领域、基础性和关键性领域抢抓先发优势,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综合科技创新水平。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志新表示,“科技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汽车产品的形态,重塑汽车产业。在未来的竞争中,跨领域交叉学科的科技竞争将更加激烈,能否顺应新生态环境下的科技竞争,占据科技制高点,将影响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也表示,当前我国汽车技术创新正在从以学习和追赶为主的发展阶段,迈向“节能汽车技术跟跑、新能源汽车技术并跑、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跑”的新发展阶段,汽车强国建设也进入从市场需求引领的点状技术突破,转向基础研究和重大技术突破引领的系统能力提升关键转折点。汽车企业应通过融合创新,突破产业核心共性关键技术、掌握引领未来发展的前沿技术。
自主品牌向上刻不容缓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自主汽车品牌呈现出逆市上扬之势,成为国内车市的重要支撑力量。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840.6万辆,同比增长25.1%,市场份额由去年的37.7%提升至44.1%。
对此,吴志新表示,自主汽车品牌向上是关系汽车强国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当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最紧迫的需求。要做好产品建设,找准品牌营销方案,打造良好的品牌IP,使品牌营销真正能够为产品带来附加值。
中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汽车消费者研究部部长杨靖,则深入分析了汽车品牌向上的路径与方法,“品牌发展历程自下而上,首先是广泛的市场占有率,其次是品牌形象,再次是品牌溢价能力。不少豪华品牌都相对完整地走过自下而上的品牌向上路径。”
杨靖建议,要做到品牌向上,需要从五方面进行提升:产品和服务是基础,技术是支撑力,营销是推动力,文化创新是向上的拉力。“无论哪一条路径,品牌的产品因素都是非常关键的,把产品做好非常重要。另外,自主品牌的文化属性极强,如何结合中国文化建立独特的、令人共鸣的品牌文化是非常大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