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起 新能源车企未按规定上报将被处理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的《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8月1日起,未按规定上报的新能源车企业将被处理处罚。据悉,《通知》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国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监督司于5月份联合召开加强新能源车安全管理工作视频会,分析研判新能源车安全形势研究部署本年度新能源车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后的具体安排。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车产业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与此同时,新能源车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依然存在,一些汽车企业对产品的质量保障措施仍然有待健全完善。在此背景下,管理部门须进一步压实新能源车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切实提升产品安全水平,满足消费市场对安全新能源车产品的期待。
增加重点领域覆盖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新能源车累计产销已超过3000万辆,市场渗透率首次突破四成,达41.1%。的确,新能源车凭借着清洁化以及主打的智能网联化功能等产品优势,受到国内消费市场广泛追捧。但时而发生的新能源车产品安全事故,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还严重透支着消费市场的信任。
为加强新能源车安全管理,早在2019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促使各大新能源车企业对旗下产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重点对已售车辆、库存车辆的防水保护、高压线束、车辆碰撞、车载动力电池、车载充电装置、电池箱、机械部件和易损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时隔五年后,已经深入消费市场的新能源车在技术实力和产品应用功能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安全隐患排查唯有与时俱进,才能保障消费者的用车安全。
8月1日,四川省成都市两辆自主品牌新能源车起火的事件引发消费市场广泛关注。据了解,一辆处于停放状态的新能源车自燃后引燃了旁边的车,而起火原因让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于动力电池安全。
记者注意到,与此前新能源车安全隐患排查重点不同的是,此次《通知》“产品质量安全排查”明确将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排查和新能源整车质量安全排查摆放在突出位置。其中,在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排查工作中,提出企业应协同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联合排查动力电池等关键系统运行状态异常(如电池系统碰撞、变形、过水、温度异常、电压异常、电流异常和绝缘异常等)情况,对电池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证车辆动力电池使用安全可靠。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很多人将新能源车的发展重点放在了销售数据的涨幅上,但新能源车市场增长的基础是产品安全性。具体来看,电池安全问题频发,包括电池过热、自燃等事故屡见不鲜,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虽然目前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技术标准,但是从目前来看,现有的汽车安全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新能源车的特点,该项要求还要紧随技术发展趋势不断进行修改完善,这也是针对动力电池产品可靠性作为安全隐患排查重点的原因。”崔东树说。
此外,在新能源整车质量安全排查中,针对智能网联化的发展趋势,《通知》提出,企业应对存在失效风险的关键电子控制系统进行排查,包含驾驶辅助系统或功能的运行情况、人机或车交互及功能误用类情况,摸排关键电子控制系统故障、失效等风险。企业应结合车型产品特点制定详细排查工作计划,统计排查信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风险。这意味着,新能源车产品安全隐患排查智能化领域缺失的“空白”被填补。
与此同时,《通知》还提出,企业应对运行在极端天气(如暴雨等自然灾害)或特殊工况场景(如高温、高寒、高湿等)下的新能源车质量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并统计相关信息,包括启动及行驶过程质量安全、电池冷却系统安全、绝缘系统安全等。企业应结合车辆实际使用情况,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售后服务重要性凸显
随着汽车消费观念日渐成熟,如今越来越多消费者认识到,购车只是用车的开始,而作为汽车消费流程中的重要环节,贴心、专业的售后服务才是满足用车需求的重要保障。2019年实施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仅是将售后服务列为“车辆安全排查”工作中其中一项相比,《通知》将售后服务安全排查上升为本次工作的重点目标,售后服务重要性日渐凸显。
近年来,由于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多家车企因市场表现不佳被迫退出市场。截至目前,已有超30家新能源车企退出市场,包括威马、奇点、前途、赛麟等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车企。以威马为例,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2年,威马汽车累计销量超11万辆。这意味着,仅威马汽车一家车企,就有超11万名消费者正面临着配件缺货、保养难的问题。
去年,上海市青浦区消保委发布消费警示称,威马汽车经营异常,提醒消费者谨慎购买。据了解,自2022年10月起,青浦区消保委陆续接到近90位消费者对威马汽车的投诉,反映该公司门店关停、无法提供汽车配件、售后服务停滞、人工客服缺位等问题,导致他们在购买威马汽车后无法正常进行保养、汽车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维修、签订的电池更换协议无法履行、客服热线一直处于占线状态无法打通等,消费者权益因此受损。
可以预见,随着车市竞争日益激烈,解决在用车主的售后服务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针对这一市场现状,《通知》提出,企业应排查产品维护保养、故障报警信息闭环处置、用户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服务情况。针对被兼并重组企业的存量新能源车,应结合车型产品特点制定排查工作计划,落实排查措施,保障售后服务质量。同时,企业应排查售后服务过程中供应商管理、服务和协同情况。重点梳理已停止合作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控制系统等零部件供应商产品配套及售后服务情况,研究制定排查方案,保证产品售后服务质量。
此外,企业应汇总整理售后服务过程中用户反馈集中的问题,包括各类公开渠道及其他渠道(舆情、网络信息等);对已确认的问题应加快研究改进措施,制定闭环处置计划并实施。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售后服务是消费者用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车辆维修、保养、保险、索赔等环节。如果车企能够加强售后服务的安全排查,将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品牌影响力,从而推动新能源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事故隐患寻找共性问题
“汽车企业是否在每次产品安全事故发生后认真梳理并总结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发生的安全事故中是否有共性问题亟待解决?”每当新能源车发生安全事故后,都有众多消费者抛出埋藏在心底的疑问。
实际上,只有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认真总结安全隐患原因,才能真正寻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知》要求,企业应深入排查历年新能源车安全事故情况,通过数据挖掘及关键零部件系统分析,深入调查、分析事故原因,研究落实问题改进及车辆安全提升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值得一提的是,同一车型出现3起及以上起火燃烧事故的,企业应统计相关车型产品配置和技术特征信息,制定相关车型安全隐患排查计划,落实处置措施。
除此之外,在新能源车起火燃烧事故调查及上报方面,企业应在5日内完成事故详细信息上报,包括车辆唯一性特征信息、车辆主要技术特征和性能指标、现场记录、失火前和失火时的描述、救援灭火过程、车辆使用维护信息、企业监测平台事故车辆事故当天以及前三个月监测数据等。
根据《通知》要求,如发现企业存在未按规定上报、隐瞒不报、提供虚假材料及不配合开展事故调查等情况的,相关部门将视问题性质、严重程度,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约谈、公开通报、责令限期改正,直至暂停或撤销产品《公告》等处理处罚手段。
柏文喜认为,运行监测安全排查提出,结合车型产品特点分类制定排查工作计划,对能量衰减率较高的车辆,应采取技术手段加强车辆运行监控,并及时采取具体措施。这对车企改进技术研发起到了警示的作用。车企应不断改进技术研发,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以满足消费市场需求。
作者:吴博峰   编辑:李欢 值班主任: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