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 消费潜力待挖掘
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年增长数量达到260万台左右,累计数量约520万台。
如何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近几年迎来爆发性增长,但是在广大县乡市场,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仍相对较低,蕴含着巨大消费潜力,聚焦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突出瓶颈,有利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能。
市场广阔 消费潜力待挖掘
推动县乡市场实现新能源车普及是重大的市场机会,也是巨大的蓝海。“新能源车市场与传统燃油车市场的重大差别就是纯电动车市场目前在小城市、县乡市场的普及仍然相对来说是较低的,而传统燃油车在乡村市场的普及是相对较强的,所以在县乡市场来看,应该说新能源发展有着巨大的空间。”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中国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出行研究》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农村地区汽车千人保有量将近160辆,总保有量超7000万辆。而开源证券发布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一线城市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超50%,但部分三四线城市渗透率不足10%,新能源汽车下乡激发的市场空间巨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5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前4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到2030年,农村汽车千人保有量有望达160辆,总保有量将超过7000万辆,市场规模达5000亿元。未来,农村新能源汽车将有很大的消费市场增量。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表示,目前,农村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是要低于城市的,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能够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助力。
粮草先行 基础设施成关键
新能源汽车下乡市场增量已在眼前,不过,如何让新能源汽车真正“沉”下去,成为开拓乡村新能源汽车蓝海市场的关键。“目前制约智能电动车在下沉市场发展的核心是充电设施等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业内人士说。
有关专家表示,现阶段,充电桩还未完全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尤其是在农村和三四线以下城市社区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供需矛盾比较突出,需要各类充电桩企业加大建设投资和运营。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聚焦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突出瓶颈,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创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
实际上,相关部门已经考虑到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的相关问题。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其中要求,新建居住社区确保固定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实现电动汽车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和农村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提升,充电桩未来市场的发展空间也令人期待,我国充电企业增长迅速。根据天眼查数据,我国目前充电桩相关企业近34.5万余家,今年一季度新增充电桩相关企业2.6万余家,同比增长33.4%。
“不过,除了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外,农村居民的购买力如何、农村地区使用需求怎样、充电桩如何布局、车企如何打通售前售后全流程等,也是加快新能源汽车下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上述专家表示。
政策利好 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已连续开展三年。2020年7月,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三部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开展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在“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举行的三年内,带动新能源下乡车型累计销售410多万辆,从2020年的39.7万辆,到2021年的106.8万辆,再到2022年达到265.98万辆。2022年全年活动共有28家汽车企业、64款车型积极响应参加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为促进新能源汽车销量,拉动汽车消费市场增长提供助力。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介绍,三年来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共发布6批累计近200款下乡车型,在全国10省(市)举行了18场启动活动,足迹遍布山东、江苏、海南、四川、湖南、湖北、广西、云南、新疆、重庆等省市的16个城市,成为拉动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重要力量。
政策助力无疑为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按下了“加速键”。人民网财经了解到,目前多地已经启动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其中,云南比往年放宽了补贴车辆类型;陕西将组织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线上推广,鼓励车企举办直播或网络购车活动;无锡市也印发了《无锡市2023年度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该市新能源汽车生产及销售企业在乡镇(街道)及工业园区举办新能源汽车下乡系列活动。
“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普遍改善,在车型选择方面,对新能源汽车的误解基本消除,并出现了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倾向。”许海东说。(实习生王娴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李欢 值班主任: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