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油耗造假长期堂而皇之存在 车企人士谈油耗色变

http://www.e23.cn2014-07-10 07:55:26法治周末

    摘  要:汽车油耗造假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一辆乘用车的油耗检测费用高达100万元,如果整车企业一年内要上市几款新车,加起来的送检成本至少有几千万元,且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决定新车能否顺利上市。

的能够进行车辆油耗检测的机构全国共有14家。但这些检测机构的业务范围远不止“油耗检测”一项,其中多家检测机构都同时向整车企业提供其他检测内容。

  以长春汽车检测中心为例,其除了是工信部指定能够进行车辆油耗检测的机构外,还被发改委指定为“汽车新产品申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检测机构”,还被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为“汽车产品强制性认证检测机构”等。而该检测中心还具有汽车整车、底盘、发动机、车身附件、汽车用非金属材料、轮胎等70余种部件的检测能力,以及非接触速度计等10种汽车专用仪器的校准能力。可以说,该检测中心大量地参与了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汽车认证和检验的政策、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及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北京一家汽车企业相关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一辆乘用车做油耗检测费用在100万元左右,而一辆新车则需要进行安全碰撞检测、油耗检测、尾气排放检测等诸多测试。这就意味着如果整车企业一年内要上市几款新车,加起来的送检成本至少有几千万元,而规模较大的车企每年可能需要上亿元新车检测费用。

  “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收费可不便宜。”该人士表示。

  中国汽研2013年财报显示,中国汽研实现技术服务收入6.71亿元,毛利率为59.77%,这两项均为其主营业务中最高的一项。

  更有行业内人士直指检测机构就是靠这个(检测油耗)挣钱的,车企在车送检之前甚至会修改发动机数据。“比如说测试巡航油耗,把发动机转速调到最低,根本不考虑提速性能,油耗当然低。这个检测机构和企业早就有默契共识。”

  汽车行业分析人士称,第三方检测机构与整车企业之间长期存在经济利益,而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决定新车能否顺利上市。而工信部并没有对这些机构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进行详细阐述,这难免就产生了权力寻租的乱象,甚至“帮助”车企通过检测也成为部分检测机构的工作之一。

  贾新光认为,目前中国需要建立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能够复查整车企业提供的油耗。

  “现在的第三方机构定位不清,既是经营实体,又是检测机构,还负责国家标准的制定,带有官方色彩,这样难免产生利益纠葛。”贾新光说。

  消费者陷投诉困境

  国内无车企因造假受罚

  虽然不少车主对汽车的“工信部油耗”和“实际油耗”出入较大都深有体会,然而一旦遇到“油耗造假”的问题,消费者却面临“维权无门”的尴尬境地。

  “前些年,我们经常会接到汽车油耗问题的投诉。不过,2013年相关投诉数量很少。”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郝庆丰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投诉数量下降并不是因为问题减少,而是许多汽车厂家偷换概念。

  “车企公布的这个数据是由诸多客观条件限制后才得出来的,跟消费者理解的油耗不是一个概念。客观条件包括车辆为等速行驶(一般为60或90km/h),测试环境满足国家规定的风速、风向及温度等条件,而且车辆还要满足空载、关窗、不开空调等严格的要求。这样的油耗数据显然与我们日常驾驶中车辆的真实油耗大相径庭。”郝庆丰说。

“油耗是否造假,还需要对检测机构和厂家进行核实。从消费者维权的角度看,核心的问题是,能否证明油耗偏高是由于汽车质量造成的。这一点很难得到具体的证实,毕竟路况和驾驶习惯等问题必然会造成油耗水平的差异。”郝庆丰表示,从实际效果来看,上市车型虽然依据燃料消耗量标示管理规定进行标识,但是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